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老龄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老年重症脑血管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与肠外营养组(PN),各33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按照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原则,EN组逐步实施肠内营养,PN组给予肠外营养。2周后观察体重变化百分比(IBW%)、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变化,记录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3个月后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TSF、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与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EN组IBW%、TSF、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N组上消化道出血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N组总有效率为66.7%,EN组总有效率为42.4%,PN组病死率为18.2%,EN组病死率为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营养在改善老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及远期的病死率方面优于肠外营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呕必亭预防高剂量顺铂腹腔热灌注所致呕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呕必亭预防高剂量顺铂腹腔热灌注所致恶心呕吐。方法 :57例患者接受DDP100mg/m2 43℃生理盐水2500~3000ml腹腔灌注 ,腹灌第1周期用呕必亭或用对照药物胃复安 地塞米松或恩丹西酮 ,第2周期交换应用。结果 :预防急性呕吐的有效率 ,呕必亭为88.9 % ,恩丹西酮为85.7% ,胃复安 地塞米松为66.7 %(P<0.025)。其中完全缓解率为63.9 %、61.9 %、38.9 %(P<0.05) ,对慢性呕吐的预防(2~5天)的有效率分别为 :72.2 %~91.9 %、61.9%~90.4%、27.8 %~69.4 %(P<0.05)。结论 :呕必亭能有效地预防高剂量顺铂腹腔热灌注所致的呕吐 ,与恩丹西酮相仿 ,明显优于胃复安 地塞米松 ,且给药方便。  相似文献   
3.
在低氧条件下,对10例恶性肿瘤病人(其中鼻咽癌3例,食管癌4例、乳腺癌术后3例)行~(60)Co放射治疗.同时选择条件相近的10例恶性肿瘤病人配对,在正常氧下行~(60)Co照射.结果为;低氧组鼻癌病人口干反应轻,未发生口腔粘膜溃疡;食管癌患者皮肤反应轻,消化系统反应轻,体重增加;乳腺癌术后患者皮肤反应轻。结果提示:本疗法能降低放疗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云克治疗Graves眼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细胞培养技术 ,测定加入白细胞介素 (IL - 1β)及“云克”后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 ) - 1的表达和DNA合成情况。结果 :白细胞介素 (IL) - 1β(10 0U/ml)能强烈刺激眼球后成纤维细胞表面ICAM - 1表达 ,而云克明显地抑制这种刺激作用 ;同样 ,云克能抑制IL - 1β刺激的DNA合成。结论 :云克治疗GO的作用途径部分是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 - 1β的作用 ,使ICAM - 1表达及DNA合成减少。  相似文献   
5.
泛昔洛韦等3种药物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评价泛昔洛韦、膦甲酸钠及氧化苦参碱的体外抗HBV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3种药物对HepG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o),并在此基础上观察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于HepG2.2.15细胞后第3、5、7和9天培养上清中HBsAg、HBeAg及HBV DNA含量的变化,比较不同药物抗HBV的效果.结果泛昔洛韦和氧化苦参碱对HepG2.2.15细胞有明显的抗HBV活性,在实验浓度范围内,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其抗HBV活性增强;膦甲酸钠对HBV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泛昔洛韦和氧化苦参碱具有明显体外抗HBV活性,而膦甲酸钠体外对HBV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HA)治疗老年移位型(即GardenⅢ型-GardenⅣ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自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回顾性分析91例70岁以上老年移位股骨型颈骨折的患者,年龄72~98(76.65±7.35)岁,GardenⅢ型67例,GardenⅣ型24例,其中采用THA治疗组为48例,HA治疗组43例。分别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离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比较,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本组91例患者中,其中3~5年内通过门诊随访51例,家访及电话进行随访37例,平均随访(4.11±0.73)年,3例失访,术后髋关节功能采用改良Aubigné-Postel评分系统进行评价。THA组与HA组相比较,在住院时间、术后切口引流量两者无统计学差异,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及术中出血量HA组优于THA组,术后髋关节功能,THA组优于HA组。结论 THA和HA在治疗70岁以上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治疗方面各有利弊,对于那些相对年龄较轻(<75岁)或者术后对髋关节功能要求高的老年患者,宜采用THA治疗,对于85岁以上生活质量较差,甚至预期寿命3年内者,宜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保护喉上神经外侧支的方法,并观察在临床手术中应用该方法的效果。方法于2013年1月至12月对10具尸头20侧喉上神经外侧支进行显微解剖,分析于二腹肌后腹下缘、颈外动脉内侧缘、甲状腺上动脉上缘的解剖三角区域内,喉上神经外侧支出现概率,测量喉上神经外侧支中点至颈动脉分叉部、下颌骨角和乳突尖的距离。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天津环湖医院65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采用以解剖三角区域为标志的相关喉上神经外侧支保护方法,术后随访患者有无喉上神经外侧支损伤症状。结果 (1)20侧喉上神经外侧支出现在解剖三角区域内的概率为95%(19侧)。解剖三角区域内喉上神经外侧支中点位于下颌骨角后方中位数0.34(-1.62~2.43)cm、下方1.28(-1.33~3.42)cm,乳突尖前方2.84(0.51~5.14)cm、下方4.51(2.82~6.39)cm,颈动脉分叉部前上方1.64(0.57~3.78)cm。(2)对65例实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术中采用喉上神经外侧支保护方法,随访术后3周至9个月均无喉上神经外侧支损伤表现。结论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以解剖三角区域为标志,分离过程中不超过颈动脉分叉部前上方2 cm;对于颈动脉分叉部位置较高或较低者,应避免跨过下颌骨角后方0.5 cm或乳突尖下方4.5 cm的范围进行动脉分离,可有效保护喉上神经外侧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微创外科封堵术治疗婴幼儿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疗效。方法:我科76例患儿成功行经食管心脏超声微创外科封堵术,对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疗效。结果:76例患儿手术顺利,无死亡及封堵器脱落发生。ASD患儿28例,年龄6月~12岁,平均体质量13 kg,平均总住院时间10 d,平均手术时间75 min,术后使用呼吸机时间平均193 min,术后随访心脏彩超均提示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残余分流、心律失常等并发症,VSD患儿48例,年龄1岁~12岁10月,平均体质量15 kg,平均总住院时间11 d,平均手术时间93 min,术后使用呼吸机时间平均170 min,术后随访彩超提示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残余分流46例,2例极少量残余分流,1例出现室性早搏,1例不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结论:微创外科封堵术是治疗儿童房、室间隔缺损的一种技术成熟,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可控性高,安全有效的方法,适合各年龄阶段婴幼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CAM-1在Grave(GD)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GD患者^131I治疗后不同时期血液ICAM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Grave病1周后,ICAM-1明显升高,并与FT3、FT4成正相关,6个月后ICAM-1显著低于治疗前组,但仍高于正常组。Grave眼病(GO)患者血清ICAM-1水平明显高于GD病人,而有甲亢患者ICAM-1明显高于无甲亢患者。结论:ICAM-1能动态反映GD的情况。在GO早期,宜采取激素补充治疗。  相似文献   
10.
针刺对实验性脊髓损伤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观察脊髓急性损伤后的超微结构变化及针刺对其的影响。方法以大鼠为受试对象,制备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应用督脉电针治疗,动态观察了针刺对不同时相点光、电镜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术后7天脊髓组织呈进行性变性过程,28天后大部分神经元细胞结构恢复正常。针刺组的各时相点均较对照组的病变损害轻。结论针刺能明显地减轻和延缓伤后早期病理损害,并能明显地促进受损脊髓神经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